救災還是做光碟......
星期天家裡固定聚餐,我媽在飯前禱告後,迫不及待跟我講早上主日宇宙光同工的見證。主要是在說,這位同工在學生時期出去留學,剛好遇到海內外保釣,那時他的同學紛紛上街頭表示愛國。他則選擇繼續好好念書,期待早點完成學業回台灣服務。後來他的同學到現在有許多仍在美國服務,事後來看,他好像是比較愛國的。
921災情傳出時,許多人迫不及待往災區支援,那時他的朋友問他要不要去救助災民,他表示全台2300萬人都是心靈飢渴的災民,他捨棄了救災,選擇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將信息轉成光碟,期待能拯救2300萬個靈魂。
我媽用心良苦,希望我能了解其中精隨,不要只是每天到處亂跑,說是幫助別人、關懷弱勢,應該要轉化一下方向,達成更遠大的理想。但我聽了其實有些難過。這樣的分享在教會其實常常出現,看似轉換了某些世俗觀點,其實卻迎合了會友們的所好。對於在都市裡的教會來講,投入南投救災是一件需要相當犧牲的服事,相對的為了2300萬個靈魂而作的宣傳事工,比較可以為會友們接受。兩件事情本身沒有好壞,只是當教會多為這樣的見證時,彷彿在排擠進入災區(進入弱勢者)的空間。雖然讓人難以接受,但這樣的氛維一直降低了教會進入弱勢服事的機會。或者是為求便利,將所有的人單一化成信耶穌或是不信耶穌,忽視每一個人在世上不同的需要,終究這個信仰將脫離這個社會,脫離了”羊群”。
雅各書2:15.16 「若是弟兄或是姊妹,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;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:平平安安地去吧!願你們穿得暖,吃得飽;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這有什麼益處呢﹖」當災民出現在眼前,卻回頭說等我把工具整理好,再一次的把福音傳給所有的人,這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,且通常真正弱勢的”災民”可能是沒有電腦可以播放光碟的。
不斷地思考飯桌上的討論,越想越對教會裡潛在的信仰行為教育,感到有些厭煩。為什麼不能直接坦然的面對社會、面對需要幫助的人呢?問題是在神學、文化、教會組織、還是擔負風險的勇氣。不寄望教會自己改變,只希望能有更多的空間對話。